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 1
  • 2
  • 3

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理论构建及模型解释

  • 作者:陶一桃 鲁志国出版日期:2017年02月
  • 报告大小:1.3MB
  • 报告字数:46312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

摘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新时期现代化的中国道路,30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经济总量先后超过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巨大成就体现了中国发展道路的优越性,证明中国发展模式的道路是正确的、理论是科学的、制度是合理的,这是我国30多年来最大的道路自信。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要求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增强理论自觉、强化理论创新。经济特区是中国道路的起点和试金石,因此,如何基于特区实践奠定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础、构筑中国道路的理论框架以及进行相应的模型解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的必然要求。
作者简介
陶一桃:满族,中国经济特区问题研究专家。1989年于上海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胡寄窗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深圳市国家级学术领军人才;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社科联委员。历任深圳大学经济学系主任,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职,现任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院长,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带头人、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西方经济思想与理论研究,研究领域涵盖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制度经济学等。近二十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改革开放史、中国改革开放思想史、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史以及中外经济特区、中外自贸区、湾区比较研究,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其代表性著作《中国经济特区史论》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35本重点书系之一,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并由英国帕斯国际出版公司英文出版发行,2011年该书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主持编撰《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国双创发展报告》(蓝皮书)、《中国“一带一路”与湾区发展报告》(蓝皮书);主编学术集刊《“一带一路”研究》。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研究”,其成果《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一书入选2016年法兰克福书展,由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发行;2017年入选国家“两个工程”项目,由埃及斯福萨法出版社阿拉伯文出版发行;2017年列入俄罗斯科学院涅斯托尔出版社出版计划,俄文出版发行。目前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史——1978至2018”。 曾为越南、非洲开发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非、卢旺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做特区、自贸区发展规划及咨询。
鲁志国:浙江舟山人,毕业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深圳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理论经济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西方经济学”广东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观经济学”主持人,广东省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经济学会理事,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计划预算审查监督咨询专家。 长期致力于西方经济、特区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CSSCI、新华网全文转载或索引;出版专著及合作完成学术著作(教材)10余部;科研成果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