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与供求分析导论

    摘要

    从资源的禀赋条件和经济结构的特征来看,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是一个劳动力丰富,传统农业部门占显著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本国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和有效的利用。在传统农业部门之外更多地提供有效的就业机会,通过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以及资源禀赋优势得以发挥的主要途径。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向工业和非农产业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结果。在发展经济学说史上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首次对这一经济转型阶段的动力、机制和转型过程进行了解释。中国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和非农产业的转移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出现持续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民工潮”现象。从2004年开始在中国工业化进程较快的珠三角地区首次出现了劳工的短缺,即“民工荒”现象。从“民工潮”到“民工荒”是否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这是一个在学术界和政府部门都具有争议的问题。

    <<
    >>
    作者简介
    陈广汉:中山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985”二期工程港澳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港澳经济研究负责人、“985”三期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创新基地负责人,中山大学“211”三期粤港澳区域合作项目主持人。 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参与编写的《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于1995年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专著《增长与分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选择》于1996年获广东经济学会经济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获广东省高教厅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刘易斯的经济思想研究》于2005年获首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讲的《西方经济学》课程1997年5月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论文《澳门经济增长的总需求分析(1982~1997)》于2005年获首届澳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参与国家商务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有关CEPA、《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深化粤港澳合作》、《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课题和重要文件的研究和咨询工作。 社会兼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福建省政府顾问,中共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东莞市委市政府首届特约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职教授,中国经济发展学会副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会理事,广东港澳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