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援助何为:理论与实践中的争议

    • 作者:邱泽奇出版日期:2017年02月
    • 报告大小:731.96KB
    • 报告字数:15781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朋友在先

    摘要

    本文首先指出我们应当明确援助的目的、手段方式以及援助的效果,由此引出了其他国家援助的特点以及我国对外援助的理念;然后作者通过文献综述,阐释了衡量援助效果的各项指标:政治指标、经济指标和民生指标,同时还说明了影响援助效果的各个方面因素。最后文章指出,世界格局发生变化,对外援助的格局也相应地在转变,因此应当反思传统的援助方式、吸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教训。 <<
    >>
    作者简介
    邱泽奇: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至今),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创办主任(2006~2011),“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的设计、试调查(2008)以及第一次调查(2010)的组织者,第一任PI组组长;兼任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任院长(2012~2016)、名誉院长(2016~2020);致力于信息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的研究、调查方法的研究、社会项目的评估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企业组织、技术应用与社会变迁、调查研究方法,著有《边区企业的发展历程》(1996)、《社会学是什么》(2002)、《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状况的变迁》(2004)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