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社会领域的内在构成:公民互信、合法性与应责力的视角

    摘要

    从这些社会结合中可以看到,当人们从单位游离出来,并不甘于原子状态,而是自主选择愿意去信任的人,组成自己的组织,享受一种有他人相伴的社会生活。但是,我们的关怀不止于组织生活,我们要讨论的是这种组织过程如何对社会整体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我们以“社会结合”为中心,就会发现其稳定的外在表现是结社而成的社会组织,其稳定的内在依托是社会信任。我们谈信任,是谈社会结合的内在状态,并不特别聚焦具体的价值观、道德等。我们的焦点是人与人的社会结合的内在状态,而不是支持或冲击这种状态的思想观念。社会领域的内在构成除了思想、道德,还可能有其他的维度,但是本章关心的是关系性的方面,并且是社会结合的积极的内在状态:信任,尤其是其中更具有普遍的公共意义的公民互信。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我们所聚焦的是社会领域的内在结合,这种结合在个人层次是公民互信,在组织层次是合法化和应责的各种作为。 <<
    >>
    作者简介
    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主任、博士生导师;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管委会委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涉及社会组织、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学术代表作有《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见证公民性的成长》;主编“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走进世界·海外民族志大系”、“未名社科·媒介与社会丛书”、“写文化丛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报告”和《中国人类学的定位与规范》。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