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第二节 明代前期的海禁政策及朝贡体制

    摘要

    明代前期,海禁政策及朝贡体制是外交政策的两大支柱。明初曾有允许中外私人海外贸易的短暂过渡期[1],后来为了防御倭寇侵扰,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禁止沿海居民私通海外,“片板不许入海”[2],并且历代严格执行。与此同时,明王朝积极发展朝贡贸易,鼓励海外诸国入明朝贡。“朝贡”制度虽是一种外交手段,但在明初的表现更像是贸易活动,这已成为多数学者的共识。它和海禁政策实施的目的一致,海禁政策是打击私人海外贸易,朝贡政策则是发展官方贸易,二者都是为了将海外贸易严格控制在官方手里。[3]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各国在朝贡体系内建立起了新的贸易秩序,这是该时期中国陶瓷器得以继续销往海外的主要背景。明初严格的海禁政策扼杀了自宋元时期发展起来的民间商人的海外贸易势力,标志着海洋贸易阶段的重要转变。但海外国家来华贸易却不在禁止之列,而是鼓励以“朝贡”形式进行。中国私人贸易船被 <<
    >>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刘淼: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陶瓷考古、海洋考古、宋元考古。在《考古》、《厦门大学学报》和《考古与文物》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福建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
    胡舒扬: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