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事件与人物群像向来是文人诗词咏唱的对象,有关的故事情节也早已在民间流传。唐代大诗人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的诗句传唱千古。晚唐李商隐《骄儿诗》则描述了其幼子李衮师“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聪明活泼形象,可见当时已有艺人说三国故事。三国故事究竟在何时、何地被搬上表演舞台,已无从稽考,但至少在北宋时期,说“三分”(三国历史)和说五代史就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节目。苏轼《东坡志林·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语》就是明证:“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故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现存元刊本《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元杂剧中的三国戏等,都是对三国讲史话本的创新发展。现当代的中国戏曲界更有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是三国。”足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