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余年来,学界关于(1)是否需要推迟退休年龄、(2)两性是否需要享受同龄退休制度的争论不绝于耳。由于学者的学术背景不同,研究领域各异,对该问题的阐述也各抒己见,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对于第一点,支持者分别从劳动经济和社会保障领域出发,从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的缓解、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力等视角予以论证;反对者则主要关注延长退休年龄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比如就业压力(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对企业的影响等,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详情请参见李娟(2005)、沈诣(2006)的综述]。对于第二点,一些学者主要从女性视角提出了两性“同龄弹性退休”的建议(夏吟兰,2003)。然而,目前关于退休年龄的争论存在三大局限。其一,将两个不同的问题——是否需要推迟退休年龄、两性是否需要享受同龄退休制度——混为一谈。由于涉及的人群不同、关注的层面有异,这两个问题之间虽然存在内在关联,但实则不同。其二,在讨论两性同龄退休问题时,过往研究往往仅从女性角度出发,认为女性是不同退休年龄政策的受害者,忽视了男性的存在,忽略了他们的利益。其三,研究视角的局限。研究者多从自己的领域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到该问题与其他相关问题及相关政策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本文聚焦于上述两个问题中的一个,即两性是否应该同龄退休。我们从生命历程视角切入,在基于对与退休年龄直接相关的个体生命历程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迟女性退休年龄”、“实行两性同龄退休”、“制定退休年龄区间”的政策建议,并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分析了该建议的优势。本文在已有研究上做了如下推进。其一,同时考虑年龄和性别这两个与生俱来的个体特征,割裂两者只能造成对该问题的片面认识。其二,不仅考虑退休政策,且同时考虑与之相关的其他政策。退休年龄是个复杂的问题。虽然何时退休由人事部门具体执行,但该问题本身不仅是人事部门的事,而且涉及许多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包括劳动保障部门、组织部门等。其三,采用新视角,关注多个层面因素之间的互动。目前的学术和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经济、社会养老保障、两性关系、社会人口等领域,且往往互不相干、各自为政。从生命历程视角分析该问题的研究十分罕见或在理论和方法上存在较大局限(邵国栋等,2007)。生命历程视角不是关注个体在某一个阶段的优势或劣势,而是把与退休年龄相关的生命阶段联系起来予以考虑,既注重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关注宏观社会情景对个体生命历程的影响,从而可以更好地认识目前不同的退休年龄制度对个体终身发展带来的制约,给性别平等事业造成的障碍,并为进一步修订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