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成年人健康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

    • 作者:毕秋灵出版日期:2011年08月
    • 报告大小:616KB
    • 报告字数:21209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成年人健康的分层研究

    摘要

    通过前一章的分析,我们已经对个体因素和个人健康水平(自评健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个体特征对健康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健康水平的影响上,它也可以影响成年人健康的变化速度。理解健康的动态变化机制可以更好地实施干预从而延缓健康状况下降的发生。

    以往对健康的研究往往是基于一次性调查数据,很难了解个人的特征与健康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目前利用跟踪数据进行我国人口健康动态变化的研究主要有:李强(2002)对中国高龄老人自评幸福度与健康长寿的关系研究,顾大男(2004)对高龄老人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与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研究,以及尹德挺(2006)对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这些研究都是利用北京大学“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对我国高龄老人进行的分析。高龄老人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存活到高龄的老年人具有很强的死亡选择性,他们在个人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等特征上与一般的人群有较大差异。对高龄老人的健康发挥作用的机制很难推断到其他年龄的人口。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成年人健康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本章利用CHNS数据中1997年和2004年两次调查中的个人数据,研究同时参加了这两次跟踪调查的成年人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在CHNS调查中,参加1997年基期调查的成年人有9983人。由于一些家庭迁到了新社区,因此未能进行跟踪。2004年共有7161人(75。4%)接受跟踪调查,1997~2004年间报告死亡人数368人。剔除在健康状态上缺失的样本,本章所使用的最终样本量为6094人。本文比较了失访样本和接受跟踪调查样本在各个变量上的差异。比较结果发现,尽管失访的样本量较多,但是失访样本与研究采用的样本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自评健康状况等变量上的分布差异较小,因此可以认为,失访的样本并不会对本研究的结果造成本质性的影响。

    按照本研究的分析框架,本章分别对不同维度的健康指标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考察个体因素及各种个体特征的改变对健康动态变化的影响。

    <<
    >>
    作者简介
    毕秋灵:0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应用统计学、人口学、文化市场等领域的研究。曾参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人口计生委委托的多项课题,在国内社会科学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