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模仿—套利”、技术溢出和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兼论长三角地区产业升...

    摘要

    新经济地理学(Krugman,1991;KrugmanandVenables,1995)强调集群效应部分源于技术创新的地区性扩散和外溢。据此观点,集群形态下的产业升级问题的关键之一是要在集群内部不断地激励企业的创新水平和研发能力,以此形成技术溢出的更大的扩散效应,带动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由于集群形态已经是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因此从集群的视角来探讨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是分析长三角地区经济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无论是新兴的还是传统的,其企业普遍呈现出一种“套利行为”的特征(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6)。①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套利行为”具体表现为:一家企业通过研发投入率先开发出一种新产品或者通过引进消化生产出一种新产品后,在有较为明朗的市场前景和较为丰厚的利润的条件下,该集群内大量的后发企业便会迅速“一哄而上”,模仿性地引进同样的设备甚至是更先进的设备,或者通过“高价”挖取在位企业的一些关键技术人员,从而带来了与在位企业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形成了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特有的技术溢出与扩散模式,并且演变成为一种广泛的“模仿—套利”的内在机制。进一步来看,这种“模仿—套利”机制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集群效应内生的特有的技术溢出介质:一种是通过人力资本介质获取隐性技术诀窍,另一种是通过对产品的反向工程介质获取显性技术诀窍。从沿海地区企业的实践来看,以人力资本为介质的转移是获取技术溢出效应的主要形式。那么,这种在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内盛行的“模仿—套利”机制究竟会对集群的竞争模式和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动力以及集群的持续升级动力产生怎样的影响?虽然大量的现有文献(魏江,2003;陈旭,2005;全哲锡、崔启国,2006)研究了集群的技术扩散问题,但是没有对集群创新动力和集群的兴衰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我们认为,正是这种“模仿—套利”机制的广泛存在造成技术溢出与技术扩散在集群内呈现出复杂的正负反馈效应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集群的产业升级。基于以上认识,本章充分考虑了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模仿—套利”机制形成的现实背景,从企业之间技术溢出和技术扩散的不同介质载体入手,通过构建在位企业与跟随企业的简单空间动态博弈模型,解析其对集群内企业创新动力影响效应的内在机理。 <<
    >>
    作者简介
    张杰:
    刘志彪: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