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国际领导与国际规范的演化

    摘要

    原载《国际政治科学》2011年第1期(总第25期),第1~28页。冷战后,全球化的加速增强了国家之间的互动,与此同时国际规范在许多领域快速发展。于是,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国际互动只会促进国际规范向友好互助的方向发展,而不会向敌视对抗的方向变化。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pp.250-251.">[1]然而,我们所观察到的国际政治现象是,有些互动行为促进了国际合作,而有些则加剧了国际冲突。例如,在2003年8月至2008年12月的五年多时间里,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朝鲜进行了七轮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其间各方互动不断,但结果不是朝鲜接受了核不扩散的规范,而是朝鲜于2009年5月25日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2]这一现象使我们不得不怀疑,互动对于国际规范变化方向的影响是否是单向的。本文将借鉴先秦哲人关于君主性质影响国家间关系的思想,从主导国的领导性质角度分析国际规范演变的过程和方向问题。 <<
    >>
    作者简介
    阎学通: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教授。1992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博士学位。最新代表作为《王霸天下思想及启迪》(合著)、《中外关系鉴览1950~2005: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