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当代中国的社会质量建设

    摘要

    社会质量概念诞生后,欧洲学者对此概念进行了操作化,分析了影响社会质量的“建构性”“条件性”及“规范性”等因素,使之不仅仅成为一种理论范式,更是一种分析工具与评价尺度。其中,条件性因素包含“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融入、社会赋权”四个测量维度,涉及“18个主要领域和45个次要领域,共95个测量指标”,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社会质量指标测量体系,为衡量欧洲各国的社会发展质量情况提供了较为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 <<
    >>
    作者简介
    高和荣:男,江苏兴化人。博士,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台湾研究院兼职教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厦门大学党委党校副校长,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大学社会保障学位点负责人,厦门大学医疗保障与健康中国交叉学科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社会福利。主要代表作:《底线公平:基础普惠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专著)、《风险社会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构》(专著)、《普遍整合的福利体系》(合著)、《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合著)。
    李炜: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社会分层、社会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社会福利建设研究的民意视角》(专著)、《提升社会质量的社会政策建设》(著作/合著)、《农民工在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论文/合著)、《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主观性建构和客观实在》(论文/合著)、《中韩两国社会阶级意识比较研究》(论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