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城乡居民的主观福利和相对贫困

    摘要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贫困人口大规模减少。特别是近10年来,我们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2011年11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这标志着,中国的贫困问题已经由以绝对贫困为主,转向以相对贫困为主。相对贫困的范畴远远超出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除了可以用货币、财富等客观指标测量之外,还包括个人对福利的主观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一词既包括了物质财富的获得感,也包括了人民群众的主观感受。本文对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主观福利和相对贫困进行回归分析,以期为中国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
    >>
    作者简介
    王小林:男,博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内蒙古察右中旗人。现任复旦大学第六次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曾任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处处长、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开发银行公共财政顾问。负责完成国家部委(办、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30多项课题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扶贫空间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主持人及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贫困与人类发展、社会福利与公共财政、国际发展援助等。著有《结构转型中的农村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政策》、The Quality of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等著作10余部。参与编纂、翻译《国际减贫理论与前沿》《国际发展援助理论与实践》《中国儿童福利前沿》等著作10余部。在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国际问题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在研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9ZDA051,首席专家)。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