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3年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建立以来,经过28年的探索实践,目前我国老年教育已经形成省、市、区(县)、乡镇(街道)和农村(社区)的五级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学科、多学制的开放性老年教育教学结构体系;初步形成了老年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格局;初步形成了符合老年教育基本要求的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建成了一批各级老年大学的办学基地、添置了必要的教学设备。然而,面对汹涌而来的老年化,老年人口比例的迅速上升,现有的老年教育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老年大学的建设、老年教育的开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老年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有待完善。各地区老年大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多数都面临着经费、规模和设施条件不足的问题。比如,因专门校舍缺乏,场地不足,办学规模小,许多急于求学的老年人被拒之门外,一些深受老年人喜爱的专业无法开办;或因经费投入不足,老年大学的运行入不敷出,一些水平较高的技艺类教师因报酬低难以聘请,制约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或因教学设施简陋,电教设备欠缺,有的甚至只有几间房子和几套桌椅,办学手段落后。
二是老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从总体情况来看,各地省、市一级都已建立了老年大学,一些地、县一级老年大学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不少省、市老年大学已经发展到区县,也有一些区县的老年大学已经普及到乡村和街道社区,并且承担起大量的农村老年人的教育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县乡村具备了开办老年教育的条件和能力,但经济困难的县乡,则无力顾及老年教育,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成为制约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老年教育资源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
三是投资过于单一,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参与作用。老年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公益事业,政府无疑是投资的主体。但作为一项社会事业,老年教育不仅惠及老年人本身,而且在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文明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工作理应有广大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实现投资来源的多元化,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就是说,地方政府在保证主办的老年大学规范化发展的前提下,应鼓励社会力量独办、联办、协办老年大学,形成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和民办公助等多元化办学体制,使老年教育办学资源最大化,让更多的老年人有机会接受老年大学的学习教育。
建立老年大学是为了进一步深化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思想道德水准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老年教育研究就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政策问题和体现党和政府关心老年教育事业的政治问题。面对新形势,如何加强老年教育,创造性地办好老年大学,还有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如何建设老年大学,老年大学应具备哪些条件?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要求?办学质量和水平如何衡量?这些问题无疑需要认真研究。本专题以“示范性老年大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为抓手,以探索老年大学示范校建设发展为落脚点开展研究。
福建省老年大学于2005年制定了《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评估项目量化指标》,明确了示范校建设的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办学成效和示范指导要求以及具体的建设标准。实践中,这一“量化指标”较好地引导了全省老年大学建设发展的方向,对于改善老年大学的办学条件、提高老年大学的管理水平、推动老年大学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各地区老年大学建设的新情况,迫切要求完善现行示范校量化指标体系,强化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并以示范校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规范老年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不断提高老年大学教育的社会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