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摘要

    增长极理论有三大缺陷:一是增长极的概念比较模糊,可以包括部门和地理集群的各种各样的情况;二是将增长极运用于抽象的经济空间基础上缺乏可操作性;三是过分强调发展极的正面效应,却忽视了增长极对其他地区发展的不利影响。对此,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进退维谷的美国: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亚洲戏剧:各国贫困问题考察》等论著中提出“循环累积因果理论”(cumulativecircleandcausation)、“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geographicaldualeconomy)理论以及相应的政策主张。该理论可以用来说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的各种发展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说,“循环累积因果理论”与增长极理论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区域经济的增长应该遵循不平衡增长的规律,但从实现不平衡增长的机制上来看,两者呈现出不同的思路。缪尔达尔认为,在发展过程中经济和非经济的力量都会导致不平等的现象,经济发展并非是一个由非均衡向均衡变化的过程。因此,缪尔达尔以动态的循环累积因果假说来取代新古典理论的静态均衡假说,并据此解释跨国、跨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 <<
    >>
    作者简介
    施祖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2年在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1970年至今一直在清华大学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有能源与资源经济、区域与城市管理创新、环境经济和区域可持续犮展战略研究。先后在Journal of the Asia-Pacific Development Monitor《经济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经济科学》、《清华大学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软科学》、《科技导报》、《瞭望周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要著作有《能源规划与系统分析》、《中国能源战略硏究》、《塔里木盆地沙漠防治与水管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