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利率市场化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

    摘要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从金融角度看,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各种金融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完善金融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机制决定的金融体系。这不仅切中了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时弊,指明了金融改革的方向和重心,而且指明了中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方向和重心。

    中国金融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陷,即金融体系脱离实体经济的状况愈加明显。多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着力探讨的金融改革大多属于单项改革范畴,其中包括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商业银行业务转型、资产证券化、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加大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等,基本没有从国民经济角度论及金融体系的改革。但实际上,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而言,是一种外部植入型金融体系。它几乎剥夺了实体经济部门的各项金融权力,成为既位于实体经济部门之外,又不断从实体经济部门中获取养分的一个自我循环体系。在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呼声愈加强烈,可是,中国的外植型金融体系脱离实体经济的状况却继续加重。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改革开放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此,改革外植型金融体系,推进金融回归实体经济,建立内生型金融体系,已是必然。

    <<
    >>
    作者简介
    王国刚:1955年11月出生,江苏无锡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硏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曾任“江苏兴达证券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苏兴达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中国华夏证券有限公司”副总裁等职,主持了“青岛海尔”、“江苏春兰”等近40家企业的股份制改组、股票发行和股票上市工作。主要从事金融市场、公司金融和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硏究,曾参与中国《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研讨,主持和参加过20多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课题的研究,获得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的教学奖和科研奖,被十几个政府部门聘为经济顾问,40多家企业聘为投资顾问。已发表《企业经济导论》、《现代货币银行学概论》、《银行经营管理学通论》、《股份经济学教程》、《中国证券业的理论和实务》、《中国企业组织制度的改革》、《资本市场导论》、《中国资本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著作23部、论文260多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