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时空演变

    摘要

    密切的经济联系是区域空间结构形成演变的重要动力,城市间各种物质和生产要素依托各级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和分配,即城市节点和线状交通设施的组合形式及运动过程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就表现为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形态,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城市经济联系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作为揭示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和测度区域城市体系发育水平的重要工具,空间相互作用与城市间互动关系的刻画与测度一直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以及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映射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尤其是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发展,也将逐步引导地区间经济联系和区域空间结构由“点-轴”式向网络化联系方向发展。

    作为我国区域空间结构发育水平较为成熟的长三角地区,已逐步形成了中心地等级空间结构体系和网络化空间结构体系的复合体,“等级+网络”的演化趋势日益显现,区域经济与基础设施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呈现均衡发展的态势(罗震东等,2011)。基于上述基本判断,本章主要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在对长三角地区县级及以上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及其空间格局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复杂网络理论的主要统计量对长三角地区县级及以上城市节点间的经济联系网络化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以揭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

    <<
    >>
    作者简介
    孟德友:1982年生,河南周口人。201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方面的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10余项。近年来,在《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地域研究与开发》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