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

    • 作者:王军出版日期:2016年07月
    • 报告大小:1.78MB
    • 报告字数:42710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初探

    摘要

    从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基本内涵出发,要求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统领,把“绿色化”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道路和基本途径,实现“绿色化”生产、“绿色化”消费和“绿色化”思维。未来在中国特色的总体道路中,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举措,全面融入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过程中,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全面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重点工作,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这显然也应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远近结合,在有效应对好短期问题、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力气更多地放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来,放到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上来,放到促进经济社会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来。为此,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程度,必须不断创新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形势的指标体系,不仅要看传统的GDP、失业率、CPI等指标,更要看衡量可持续发展的各类指标,需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需要制定更细致的、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指标。这既是对传统发展理念的理论纠偏,是创新和完善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的评价体系,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还是和国际接轨的重要制度安排。 <<
    >>
    作者简介
    王军: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