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我国农村水和环境卫生改善回顾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就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改善,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资金投入都是大规模的。本章总结了半个多世纪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和改善情况、中国农村大规模持续性的环境卫生改善行动对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改善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包括中国农村环境卫生设施改善的发展历程、地方环境卫生设施改善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中国农村环境卫生设施改善的评价。

    本章所采用的数据资料来自江苏、山西和陕西三省的调研结果。除现场调查外,还与当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水利局相关领导进行座谈,并邀请专家进行访谈,以了解各地农村环境卫生改善的政策和资金投入情况以及中国农村环境卫生改善的历程和具体行动。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政府主导是中国农村环境卫生设施改善的主要推动力,尤其在健康意识缺乏的农村地区,政府推动农村改厕显得非常重要;环境卫生硬件设施的改善对带动农村居民卫生习惯的养成和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提高效果非常显著;在已经完成农村改厕的地区,农村环境卫生设施改善的投资主体仍然是各级政府,农村居民对于改水改厕的支付意愿仍然较低,主动改厕的积极性仍然较差,而他们恰恰是最迫切需要改善环境卫生设施的主体;对于没有进行农村改厕的地区,资金缺乏是阻碍农村环境卫生设施改善的最重要因素,尤其在西部贫困地区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增加改厕资金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健全改厕后的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健康教育是保证今后中国农村环境卫生设施改善工作成功的主要经验。

    本章结尾部分从两个层面提出中国农村环境卫生设施改善今后的方向:一个层面是策略层面,包括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机制、推动方式、城镇化问题、健康教育问题等;另一个层面是投入层面,包括资金投入总量、投入结构(政府、个人的投入比例)。

    <<
    >>
    作者简介
    苗艳青: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经济学博士,2007-2009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现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农村卫生研究室副主任,全国农村改水改厕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银行卫生十一项目中央级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卫生经济学、卫生体制改革研究。自2009年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农村水和环境卫生的相关理论和政策。在《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人口科学》等杂志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并出版个人专著《生态·健康·经济协调发展论》。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