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的发展——以智利基金个人账户制度建立为标志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智利率先实施了养老金私营化改革,给拉美其他国家以很大的示范效应。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尽管多个拉丁美洲国家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结构性(系统性)的私营化改革,但各国的改革模式并非完全一致,可划分为替代模式、并行模式和混合模式。其中,替代模式指的是用基金式个人账户制替代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度,采取这种改革模式的国家有智利、玻利维亚、墨西哥和萨尔瓦多;并行模式指的是实施双轨制,即在建立基金式个人账户制的同时,仍保留原有的现收现付制度,参保者可在二者之间做出参保选择,应用这种模式的国家主要有哥伦比亚和秘鲁;混合模式指的是既实施基金式个人账户制度,又保留传统的现收现付制度,且二者同时发挥作用,这体现了世界银行所提倡的“多支柱”理念,采取这种模式的国家有阿根廷和乌拉圭。

    表3-1显示了拉美八国1999—2000年改革所选择的制度模式、新旧制度的参保人数等信息。可以看出,乌拉圭和哥伦比亚的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所覆盖的参保者人数占总参保者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1%和57%,水平较高。其原因在于,乌拉圭政府给40岁以上的参保者设置了在旧公共养老金制度和混合型制度间做出选择的明确期限,而大部分参保者倾向于前者;同时,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劳动者则被强制参加混合型的制度。哥伦比亚对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进行了改革,使得其财务稳定性增强,缴费和获取养老金权益的条件与基金个人账户制度一致;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转移每3年实施一次11501646

    拉美国家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并非人口老龄化给旧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财务可持续问题,而是由于旧制度运行不良和管理存在巨大缺陷。

    <<

    >>
    作者简介
    郭林:男,管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后,现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近年来,在《教学与研究》《国外社会科学》《经济学家》等CSSCI 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 余篇,其中10 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等转载;多篇政研成果获省部级领导同志批示,为国家和省级有关方面的修法决策或政策完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主持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资助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民政部重大公共政策项目子课题、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获第七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一等奖等奖项。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