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研究——作为中介目标的实证检验

    摘要

    在前面几章中,我们从金融结构角度论证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中介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构建了社会融资规模作为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从微观视角证明了我国存在广义信贷传导渠道——从而证明选择社会融资规模作为中介目标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作为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应满足三个标准: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而且,在货币政策的理论和实践中,曾经有不同的金融变量作为或被主张作为中介目标,最常见的是三个指标:货币供给量、信贷规模和利率。由于各个金融变量指标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和特点,所以出现了不同观点的争论。因此,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不能局限在定性分析上,而是一个实证检验的过程。本章围绕社会融资总量作为中介目标是否符合“三性”要求进实证检验。本章首先重新明确了相关性、可测性和可控性的含义,然后通过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社会融资规模是否符合中介目标的这三个标准。

    <<
    >>
    作者简介
    王铭利: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理论与政策、公司金融。先后在《中国软科学》《当代经济研究》《上海金融》《现代经济探讨》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其中CSSCI期刊7篇。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2项,主持地厅级课题多项。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