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金融结构正在由银行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这个转变改变了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对传统货币政策提出挑战。在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和深刻分析中国金融结构变化的基础上,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在2011年4月提出“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并公布统计数据,以此作为货币政策新的中介目标。现有的研究多是围绕社会融资规模概念本身进行介绍或分析,反映人们并未认识到其背后蕴含的深刻的时代特征和理论创新价值。本书基于金融结构变迁视角挖掘社会融资规模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并对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实证检验,填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本书认为,社会融资规模是对传统货币理论的突破和完善,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在实践上,它反映了央行在新形势下对货币政策操作框架的重新构造,对于提升货币政策效率、发挥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作用、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章论述了社会融资规模的理论基础和创新价值,第六章对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实证检验,第七章对社会融资规模结构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