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上海社会质量研究:测量社会发展的新维度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学者提出中国需要有自己的社会发展理论(高清海、孟宪忠,1989)。随着国外社会发展研究领域学术著作的大量移译,其后社会发展研究渐入佳境。梳理社会发展研究的理论逻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社会发展研究方面人们已经实现了认识上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破除了片面的发展观,摒弃了单纯经济增长等同于社会发展的观念;第二次飞跃是认识到,在社会发展道路和模式上,既不存在唯一道路,也不存在统一模式。在上述两次飞跃的基础上,当下社会发展研究面临新的、重要的范式转换,即从关注发展的道路和模式转向关注发展的质量。

    <<
    >>
    作者简介
    张海东: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从事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研究、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等,在社会发展与社会质量、社会不平等问题领域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译著)20余篇/部。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方法与经验》(2011)、《上海社会质量研究(2010~2013)》(2016)等。发表的论文包括《城市居民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态度研究》(《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4期)、《社会质量研究及其新进展》(《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3期)、《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以2010年上海调查为例》(《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4期)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