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发展,西方欧美国家城市空间出现了一种不断扩大的现象——社区空间私有化。作为社区空间私有化的典范代表,“封闭社区”(gatedcommunity)
所谓封闭社区,又称“门禁社区”,一般是指用围墙、栅栏或绿化隔离带包围起来,将空间私有化并限制他人进入的居住区(Blakely&Snyder,1997)。它最早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的美国,最初主要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是在多种族、多文化、贫困人口聚集、犯罪率较高的城市空间中发展起来的可防卫居住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社区的“封闭”,并非简单地出于“安全”的考虑,而是象征着一种个人财产权的确立与不可侵犯。由此,居住空间本身成了一种“空间领地”(Webster,2002)和一种特殊的所有权空间,并成为个人财产最为主要的标识和象征。
封闭社区在美国诞生仅20年后,我国对这种居住模式就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完成了从欣赏到引进再到普及的过程(徐昀等,2009)。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福利制度改革、社会阶层分化、住房市场化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革,现代商品化、私人化的封闭社区作为“一种新生的城市社会-空间现象”(Miao,2003)开始在我国出现。作为对单位制消失和国家等级控制减弱的回应,封闭社区首先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特大城市出现,随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从根本上结束了单位制度对城市空间统治的时代(Bray,2005;宋伟轩,2010)。这种封闭社区模式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包括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豪华别墅等在内的各种新建居住社区的标准形式和主导模式,其所造就的空间行动为一场具有深刻意义的社会转变和空间社会重构提供了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