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代际关系是家庭关系在纵向上的基本表现,是家庭研究的传统话题。在传统社会中,家庭作为一种基于血缘和婚姻关系的道德实体,其内部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性和流动性牢固地拴住了家庭中的每一个人,父母控制着家庭的重要资源,家庭成员依附于这个集体,家庭在养老和抚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然而工业革命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家庭结构形式。城市化和工业化使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在空间上使年轻一代与父母分离;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城市内的职业分工更为细致,工人阶级的亲属关系因雇佣劳动而变得离散了,工人阶级因各种不同的工作机会而分散,很少有时间在一起。连资产阶级的家庭也同样被资本的力量分解了。以分工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职业关系成了人们自身本质的规定性,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不再能够子承父业;教育、流动和职业竞争进一步拉开了代际距离,社会保障制度从制度上使这种分离在现实中成为可能;接下来的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个体化、家庭结构多元化等继续冲击着传统的成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家庭代际关系,使其愈加复杂和多元化,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与家庭代际关系在当代社会中发生的巨大变迁相对应,西方家庭代际关系研究的理论视角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早期的家庭代际关系理论以经典家庭现代化理论为代表。该理论认为核心家庭孤立化是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不可避免的产物。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家庭结构逐渐趋于核心化、非亲属化。人们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得不拉开他们同父母在空间上的距离。扩大的亲属关系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牺牲品或障碍,而教育、医疗保健及社会互助机构的发展,则进一步减小了人们对亲属关系网的依赖程度。核心家庭孤立化被看作老年人和青年人适应现代社会功能的结果。除了“核心家庭孤立化”,经典家庭现代化理论关于家庭代际关系的另一个核心论点是家庭代际关系模式发展的“一元化”和“西方化”。在该理论传统的影响下,“家庭衰落论”一度在家庭代际关系研究中占据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