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全球地区100%可再生能源建筑

    • 作者:娄伟出版日期:2015年04月
    • 报告大小:3.2MB
    • 报告字数:47999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100%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城市

    摘要

    城市消费了全球能源的75%,并排放了全球80%的温室气体。这些能耗主要被用在建筑物的供热与制冷方面,街道照明也消费了大量的能源11385373

    建筑业是世界电力消耗大户。在美国,商业建筑物和民用建筑物总耗电量和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分别占72%和38%11385374。由于建筑物的寿命一般为50~100年甚至更长,人们往往认为削减建筑领域的碳排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老旧而又高耗能的建筑进行能源利用改造,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节省能源开支20%~50%。更进一步,直接购买绿色电力,或者就地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进行照明、供热与制冷,将建筑物彻底改造为100%可再生能源系统。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些100%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模式,如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并不是一点能源都不消耗,而是实现能源消耗和产出的平衡,能源产出来自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而不是来自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再如,20世纪70年代,麦克·莱诺兹提出了“地球之舟”建造理念,其核心是房屋实现能源自给和废物再利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一些城市不仅积极探索各种不同的100%可再生能源建筑模式,也开始示范性地建设100%可再生能源社区,如英国贝丁顿社区“零能耗发展社区”。

    本章系统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及相关的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等,同时,深入分析了100%可再生能源建筑、零碳建筑的建设模式及建设重点。

    <<
    >>
    作者简介
    娄伟:副研究员,2003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目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区域与城市管理研究室工作(研究室副主任),兼任国内外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城市、城市经济与城市规划。 主持、参与课题 40 多项,其中,主持或具体协调近 20 项。这些课题中既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和重大课题、青年基金课题、国情调研课题,也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部委课题、企业和地方委托规划课题,以及欧盟、荷兰、印度等国际合作或资助课题(如欧盟第六框架 SENSOR 项目)。 发表研究论文 70 多篇,其中有近 30 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并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出版有 3 本专著——《低碳经济规划 :理论·方法·模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库)、《情景分析理论与方法》(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00%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