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全球地区100%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城市交通

    • 作者:娄伟出版日期:2015年04月
    • 报告大小:2.77MB
    • 报告字数:57709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100%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城市

    摘要

    在汽车带给人们交通便利的同时,巨大的市场需求与能源、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在发达国家,交通能耗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1/3左右。在交通拥堵比较严重的城市,机动车所排放的气态污染物以及颗粒污染物占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比例高达40%~60%,而且机动车所排放的污染物在城市总污染源中的比例正以每年2%~3%的速度增加。一些城市主要干路的噪音普遍超过了70分贝,已经成为城市噪音的最大来源。

    在城市交通领域使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减少汽车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绿色交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城市都重视可再生能源车辆的使用,积极推广纯电动、混合动力、生物柴油等新能源汽车,以降低地面交通的尾气排放量。

    传统化石燃料汽车普及面广,影响大,而新能源汽车面临价格高、充电或加注生物燃料的设施少等一系列问题,决定了在建设100%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城市过程中,实现100%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城市交通的难度较大。

    零碳交通是近年来国内外比较热的概念。零碳交通并不是不使用能源,而是使用没有碳排放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真正意义上的零碳交通,也必然是100%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交通。二者的区别在于,“零碳交通”侧重点在碳排放,因而更重视自行车等无碳排放的交通工具;“100%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交通”强调使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不强调零碳排放,因而更加重视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

    本章系统分析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交通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总结了实现100%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交通的主要路径。

    <<
    >>
    作者简介
    娄伟:副研究员,2003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目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区域与城市管理研究室工作(研究室副主任),兼任国内外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城市、城市经济与城市规划。 主持、参与课题 40 多项,其中,主持或具体协调近 20 项。这些课题中既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和重大课题、青年基金课题、国情调研课题,也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部委课题、企业和地方委托规划课题,以及欧盟、荷兰、印度等国际合作或资助课题(如欧盟第六框架 SENSOR 项目)。 发表研究论文 70 多篇,其中有近 30 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并有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出版有 3 本专著——《低碳经济规划 :理论·方法·模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库)、《情景分析理论与方法》(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00%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城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