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坚守两条底线,实现绿色赶超小结

    • 作者:潘家华 吴大华出版日期:2015年06月
    • 报告大小:566.84KB
    • 报告字数:929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生态引领 绿色赶超

    摘要

    针对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赶超的发展思路,既要充分肯定其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意义,也要客观分析政策设计、执行与实施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制定科学合理、综合全面、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方能全面推动贵州“坚守两条底线,推动可持续赶超”重大发展战略的落地,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潮中抢得先机。以生态引领推动可持续赶超,一是要积极推动发展理念变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对立的矛盾关系,反而是相辅相成、彼此依赖的共生关系。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支撑,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好了,经济发展才能有保障,贵州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二是坚持“底线”发展思维,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底线要实现“两个90%”目标,即到2020年,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超过90%,同步小康创建达标的县(市、区)超过90%。使全省人民有更高的收入、居住与公共服务水平。生态发展底线要确保贵州生态功能不退化、资源环境不超载、排放总量不突破和环境准入不降低四条红线,到2020年全面完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各项目标,使贵州省成为资源能源富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地区转型发展和绿色崛起的先进典范。三是积极推进制度创新。要把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高度融合,在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大胆实践、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四是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格局。贵州省作为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在生态建设方面理应受到重视,可借机探索生态补偿机制,为贵州发展输入新的血液。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把贵州建成长江经济带的能源、资源深加工基地和产业转移重要的承接空间。全力打造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平台和载体,借鉴长江经济带相关省份的经验,积极推动区域产业合作的体制机制,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有序流动。 <<
    >>
    作者简介
    吴大华:男,1963年生,侗族,法学博士后,经济学博士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贵州省法治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大数据政策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云南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核心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民族法学(法律人类学)、犯罪学、马克思主义法学、循环经济。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暨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贵州省法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贵阳仲裁委员会副主任,以及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 先后出版《中国少数民族犯罪及其对策研究》《依法治省方略研究》等专著13部,合著《法治中国视野下的政法工作研究》《侗族习惯法研究》等35部,主编23部;发表法学论(译)文3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设社会主义民族法治体系、维护民族大团结研究”、中宣部马工程重点课题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贵州省牢牢守住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民族法制思想研究”等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主持“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及其现代转型研究”等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
    潘家华: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委员,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气候变化经济学、城市发展、能源与环境政策等。担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次评估报告主要作者。先后发表学术(会议)论文200余篇,撰写专著4部,译著1部,主编大型国际综合评估报告和论文集8部;多项研究成果获奖,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二等奖(2002),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1)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