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扩散包括“扩”和“散”两个方面,前者指技术创新主体通过自身规模的扩张而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得以应用,后者指技术创新在不同技术主体间的转移或传播。显然,这里所谓的“散”与技术模仿或技术引进是紧密相连的。无论是模仿还是引进,涉及的都是技术在不同主体间的扩散问题。关于技术模仿和技术引进,国内外学术界已有非常多的理论成果和文献,但其中致力于技术创新模仿的具体微观过程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多研究都显得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因而在解释力和预见性方面并不尽如人意。本章试图在分析梳理技术模仿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将技术创新在不同主体间的传播过程看成是一种“适应性学习”的演化机制,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个传播机制和过程。
应该注意的是,技术创新扩散的“适应性学习”过程并不能在生物学理论中找到准确对应物,因为学习或模仿是人类意识性和目的性行为的典型表现,而生物进化一般是无意识倾向和盲目的,生物新性状一般不能通过学习和模仿而在不同个体间传播。这种区别是一些学者甚至一些演化论者反对使用生物学隐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正如霍奇逊所言,“承认隐喻存在的问题,不是必然意味着我们只能将它放弃”。当然我们也应该牢记,生物学隐喻的目的是激发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向,以更好地理解技术创新及其扩散过程,而非寻求技术变迁与生物进化的完全对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