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危机背景下区域货币合作的动力机制及市场条件:有限期界动态模型及时间系...

    摘要

    本文以2008~2013年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形成及演变为背景,以海峡两岸区域货币合作为案例,在借鉴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构建有限期界动态理论模型,分析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背景下区域货币合作的动力机制及市场条件,同时利用时间系列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为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双边与多边区域货币合作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制约因素。不同类型的开放经济体之间双边与多边区域货币合作,既可以为参与合作的各个经济体带来贸易与投资收益,还能够促进开放经济体之间的分工合作与一体化进程,获得规模报酬收益。开放经济体之间的货币与金融合作存在着内在的激励和动力机制,同时开放经济体之间的货币与金融合作也会给合作参与者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贸易关系和政治生态环境构成开放经济体区域货币合作的主要约束条件。区域货币合作也是国际金融与债务危机背景下构建全球性国际货币与金融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全球货币金融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
    >>
    作者简介
    保建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生导师。1970年12月出生于云南省陆良县。经济学博士(2001)、理论经济学博士后(2003)。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Erasmus Mundus访问学者(2006.10~2007.1)、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2013.7~2014.7)、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兼职博士生合作指导教授(2010~2014)。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2011)。主持课题8项,出版著作9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10余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多家中英文学术刊物匿名审稿人。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