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论国际安全关系

    摘要

    在国际政治中,讲安全总要涉及各种各样的互动关系。倘若行为体之间不存在任何互动,则根本无所谓安全或不安全。因此,安全总是一定关系的产物。这种关系,就是安全关系。安全关系作为一个范畴,概括的是国际行为体在安全事务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会使参与互动的行为体构成体系,而体系反过来则成为行为体身处其中的安全环境。由于行为体面对的所有安全问题都是在这样的体系互动中发生和解决的,因此要理解和应对安全问题,就必须了解这个体系的属性、特点与运作机制。

    基于对事实的观察和理论演绎,本文阐释了国家在国际安全事务上互动的主要表现,解释了这种相互依赖关系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属性,并且分析了国家在安全体系中的行为模式及互动的后果。本文所要论证的核心观点就是,国家间的安全关系具有自助与共存两种基本属性。在互动中,国家基于自利会发生冲突,但为了共存又会受到国际规范的约束。由于国家通过互动谋求安全必须使自己对现状的改变得到相关方的同意,因此共同安全乃是实现安全的必然路径。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安全利益,都要有实力和能力改变现状,但同时又要让安全互动有可以谈判的空间以利于得到他方的同意。在互动中,只有让一定的结局实现合法化,国家所面对的安全问题才能得到最终解决。

    <<
    >>
    作者简介
    李少军:李少军,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