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正进入改革关键期,原有计划思维的慈善事业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发展。缺乏组织活力和容易滋生腐败是官办慈善的主要问题。改革的希望在于推动慈善回归民间,激发公民活力,建立有效的、开放的慈善登记、支持和监管体制。在这方面,各个地方都开始实验和探索,逐渐形成各地的地方经验。其中广州的经验尤其值得关注。在广州,民间公益的广泛兴起以及现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出现,加上近年来地方政府在注册登记、慈善募捐、购买服务、公益支持、慈善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开放,逐渐形成了广州对于中国慈善改革道路的地方认知模式,这就是“广州经验”。它实际上是政府和公益组织在长期磨合过程中形成的对改革环境、思维方式和策略选择的一种默契:改革的共识就是实现从计划慈善向公民慈善的转型。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公益慈善事业要能有序地回归民间,需要让慈善成为公民的权利和责任,通过慈善社区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道路,形成“社区为本,公益生态,法治慈善,多元共治”的发展格局。这些策略虽然在执行的过程中常有反复和挑战,也仍然还有许多亟待攻坚的难题,如涉外组织和非法人社会组织的合法性问题,但这种地方实践仍然在总体上成效显著,有效激发了社会组织的活力,展示了慈善改革的中国道路可能的方向。总结广州慈善改革的经验探索,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慈善事业的运行机制并形成良好的慈善事业发展观念,为中国慈善事业改革提供依据和地方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