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2014年公益慈善的十个趋势:从地方经验到法治慈善

    摘要

    2014年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在平静中孕育规范的一年。从2008年起,中国的社会救助和公益慈善事业就已开始加速转型,其后更是一日千里。中国的社会救助和公益慈善事业大踏步地从以往的感性公益和计划慈善逐步转变为理性公益和公民慈善。2013年,这一转型的方向基本形成,①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相一致。但是,这种快速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混乱甚至是腐败的情况,政府的管理也常常表现得相对滞后。这些使得无论是政府,还是慈善界自身,在2014年都开始对公益慈善事业进行调整和规范。 <<
    >>
    作者简介
    朱健刚:朱健刚,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院长。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