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和开放并举,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改革和开放都需要资金和政策,这就要求被赋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公共财政既要促改革也要促开放。反向来看,改革开放既为公共财政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用提供了空间,也为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营造了环境。从开放的角度看,公共财政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因此,在开放的条件下,完善中国的公共财政体系应立足于外交的高度,与世界各国一起提供国际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解决好国际税收、国际贷款和援助、财政标准和管理方法的国际化、财政政策国际协调等一系列开放性问题。
一场突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将经济的开放程度骤然深化,公共财政的开放性也迅速提升。目前中国面临的最现实的国际环境,就是“后危机时期”的挑战和机遇。无论是应对挑战还是把握机遇,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都是必然的选择。从挑战来看,财政救助措施成为反危机的先锋和主导力量,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从实施到现在,世界范围内已积累了较大的财政风险,主要表现是赤字和债务风险,而中国财政失衡,尤其是隐性的失衡由来已久,如何通过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的调整,安全摆脱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困扰,不能不说是艰巨的挑战。从机遇来看,中国的反危机政策成效显著,在危机中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短期财政风险尚未显性化的发展态势,并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推动力量。除了金融危机外,目前各国还面临着能源资源问题、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公共卫生、重大自然灾害等挑战和威胁。面对“全球失衡”的现实和全球“再平衡增长”的需求,中国应把握机遇,借助公共财政体系吸纳、整合、发展、创造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挥强大的国际合作力,为早日实现“再平衡”和世界和谐做出贡献,也为自身国际经济地位的提升和话语权的增强打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