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媒介背景——电视

    摘要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末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泛文化思潮。它以否定、超越西方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是和电视相伴着产生、发展起来的。20世纪30、40年代,是电视的产生期,后现代主义开始孕育;20世纪50、60年代,电视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普及,后现代主义开始出现;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世界性的“电视爆炸”,电视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媒介,后现代主义也开始席卷全球。因此,在思考后现代主义时,人们总不可避免地联系到电视这种给生活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媒介。比如美国学者哈维在谈到后现代主义时就指出,“很难不把某种塑造的作用归咎于电视运用的激增。普通的美国人现在竟以每天看电视7小时以上而闻名,而电视和录像的拥有率目前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分布得如此之广,以致肯定会显现出某些结果。例如,后现代主义对外表的关注可以追溯到电视形象的必要设计。”[1]但目前学术界对电视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的研究 <<
    >>
    关键词:
    作者简介
    石义彬:
    王勇:王勇,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