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W.James Potter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媒介传播效果对人的影响就像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样,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且存在形式多种多样。”[1]在某种意义上,媒介暴力即是大众传播中的暴风骤雨。从电影到电视,再到网络游戏,视听兼备的影像媒介一次次成为媒介暴力研究的焦点。影像媒介的直观与形象,使“暴力”跨越语言障碍、文化隔阂、虚实界限,成为最畅通无阻的“全球议题”。因为“任何人都可以理解动作电影(action movies)。如果我讲一个笑话,你也许不懂,但如果一颗子弹穿透窗户,我们都能知道它会射向地板,无论我们使用什么语言”[2]。虽然仪器的先进无法控制天气的变化,但个人却能够有效地避开风雨、享受阳光。媒介暴力研究的最终目标便是寻求回避风暴的有效途径。媒介暴力的现实泛滥与媒介暴力的学术关注都与电影、电视、网络游戏等影像媒介的产生、发展密切关联。电影剧院放映、付费收视的模式使暴力具有可选择性与可控制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