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制的思考——兼析金融私有化、自由化的几个观点

    • 作者:杨承训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 报告大小:1.04MB
    • 报告字数:9436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金融改革与经济安全

    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命脉的血液和心脏。中国选择什么样的金融发展方向和基本制度,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败,关系到中国的经济独立和经济安全。二十多年来,中国金融体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尤其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学来了不少现代金融理论和运作方法,使我们打开了思路,对于中国金融创新、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同时不可忽视,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观点的传播,使人们的认识陷入迷茫。现在很有必要总结国内外金融业运作和发展的经验,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之路,通过深化改革完善金融体制。现在的讨论应当将基本制度、体制架构同经营管理层面的具体方式、方法区别开来。本文着眼于研究它的制度特征和发展方向,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
    >>
    作者简介
    杨承训:河南财经学院教授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