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机制问题及对策

    摘要

    从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取得了很大进展,“十三五”经济增长年均达到6。5%就能实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总量目标,但趋势性、结构性、机制性三大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经济效率低下,如投资边际效率下降,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均出现放缓,从而引起经济增长速度趋势性下滑。二是结构性的问题,长期赶超造成的“结构性扭曲”带来了诸如消费率持续疲软,初次分配中劳动者份额低位徘徊,“空气质量”“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引起较大的民生关切。三是“机制”上的问题,如收入分配中的GINI系数、城乡收入分配差异、区域不平衡虽然在缩小,但很多是靠政府的转移支付来实现的,没有完成太多的机制性变革,特别是贫困问题依然难以消除;城市化率不稳定,城乡一体化的机制不完善;全面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仍在推进中,很多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体制仍是短板。上述挑战已经成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直接风险,如果经济失速与失业率上升过快,与机制不完善导致的分配差距再次拉大,以及金融的过快膨胀和外部冲击交织在一起,很可能会激化经济社会矛盾甚至引发危机。因此未来五年政策的核心是防止经济增长趋势下滑和外部冲击带来的总量风险,同时应注重消除结构扭曲带来的初次分配偏低、非农就业率低引起的消费不足、空气污染等常年积累下来的弊端,积极按新千年目标中的每天1。25美元的标准彻底消除贫困,通过体制建设来保证机制性地克服短板问题,从根本上建立一个自主决策、风险分散、有序竞争、普遍分享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
    >>
    作者简介
    张平:张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
    王宏淼:王宏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张自然:张自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