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

    摘要

    2013年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服务业已经超过了工业,而且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但是工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没有下降。一是因为工业最大限度地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增进了人类社会福祉,极大地满足了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人类社会进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伟大作用;二是因为实现工业化并不意味着工业化时代的终结,对于刚刚步入工业化后期的中国而言,其工业化进程还远未结束;三是因为工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而且还是技术创新的使用者和传播者,这意味着从一个经济体的能力角度看,制造业才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四是当前我国服务业还无法完全替代工业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我国服务业发展战略的重点应是围绕“做强工业”而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黄群慧,2014)。工业对我国的重要性没有下降,但进入“十三五”以后,其对经济发展的核心功能将逐步由过去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为主转向以促进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从而提高整个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能力为主。要实现这种转变,面对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十三五”期间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也要实现从“结构优化主导”向“能力提升主导”转变。

    随着国内外产业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产业结构概念对于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已经大打折扣,工业发展的“结构红利”日益弱化,具体分析如下。

    <<
    >>
    作者简介
    贺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与创新创业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产业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企业战略和产业发展。曾获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著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对策研究奖特等奖、一等奖等。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学术月刊》《求是》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和分析性文章数十篇,出版专著《科学的生产与转化:制度分析》。
    李晓华: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工业发展、全球价值链、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与数字经济、产业布局、产业政策、竞争战略等。
    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研究》主编、《经济学动态》主编,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理事长,国家“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成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企业管理等。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及其他研究项目多项。迄今为止,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撰写《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研究》《工业化后期的中国工业经济》《企业家激励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新工业革命:理论逻辑与战略视野》等专著30余部。其成果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