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货币政策的发展

    摘要

    自1996年以来,由于国内需求欲望不足,在出口增长率仍保持了原有势头的同时进口增长率却下降了。结果,增加了贸易盈余。增长的贸易盈余与强劲的资本流入使1996年的外汇储备比1995年有了较大增长。1997年仍保持了这一势头。正如已指出的,面对外汇储备的稳定增长,中国政府继续执行对冲政策已变得越来越困难。一种可能的选择是,允许人民币升值,以便和外汇的供求保持一致。这样净出口会下降。为了弥补由此对经济增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必须增加投资需求。降低利率有益于政府债券的销售,这尽管是一件难事,但必须去做。由此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股市的过热,可以采用其他控制手段。伴随经济“软着陆”的成功,中国政府在近期似乎会采用一种较少限制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过去三年的经验表明,在开放经济下为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中央银行必须更多地依靠间接手段。在中国目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下,中国的基础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这至少在短期内超出了中央银行的直接控制。企图重新恢复信贷计划的作用是行不通的。货币政策工具将变得更侧重于加强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管理,特别是更侧重于使用与公开市场业务相配合的政策,把销售政府债券作为主要的对冲工具。 <<
    >>
    作者简介
    余永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