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美国经济地位与“软着陆”的可能性探讨

    摘要

    世界经济的历史表明,任何国家或地区,即使是幅员广大、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如美国,也必须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参与国际经济交往(包括交换与分工等),在更深的层次上融入国际竞争,才可能充分利用世界现有的资源加速经济发展。从经济理论和实践上看,生产的社会化要求各国一定要在利益最大化愿望的基础上,积极开放,即全面吸引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科学知识和管理经验,全面进入国际市场,参加国际分工,通过贯彻国际经济惯例,适当开放关境(如EU、NAFTA),使得国内外的要素投入、经济产出得以顺畅地双向流动,国内外市场能够更好的对接、融合,经济才能得到发展。在中国1979年开始走向改革开放之路的时候,世界上有着四类经济大国和一个国家经济集团,某种意义上,它们经济发展的合力就是世界经济大趋势的基本方向:(1)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它是一个全面的超级大国,经济总量列世界第一,政治、军事、文化在世界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在80年代初 <<
    >>
    关键词: 经济
    作者简介
    黄卫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