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公共性与家庭主义——社会秩序的基础性原则辨析

    • 作者:张静出版日期:2015年12月
    • 报告大小:1.35MB
    • 报告字数:8009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家庭与性别评论(第6辑)

    摘要

    本文讨论家庭主义原则与现代社会秩序的关系。在这一问题上,社会学的主流看法中有含混不清之处。文章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证明,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家庭主义原则发挥的整合性作用是否能够有效扩展至全社会成员。以此标准看,家庭主义无法成为构建现代公共社会的基础性原则,因为社会整合的扩展要求社会规范的性质发生改变——不是针对某个特定组织中的成员,比如家庭成员,而是针对整个社会成员。与此相反,家庭主义的亲疏远近规则和内外边界意义,妨碍规则向非个人的公共性转化。在其基础上构建的社会秩序,可能是私人社会、团体社会、地方社会、宗族社会,而非公共社会。 <<
    >>
    作者简介
    张静:作者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