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不等价交换的研究

    • 作者:罗红光出版日期:2000年10月
    • 报告大小:2.69MB
    • 报告字数:7130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学年鉴(1995.7~1998)

    摘要

    该研究首先介绍了我国阶级阶层划分的理论来源,即张闻天、马洪、刘英等老一辈学者在陕北杨家沟村所作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经济学研究,以及作为划分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的理论依据。该研究中已经包含了对目前我国仍然起作用的“经济分层”和“政治分层”的相关性。笔者以个人、劳动、交换、消费行为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批评的经验研究为出发点,揭示“不等价”交换的普遍性和它的一般性原理。交换的普遍性在于,它发生在几乎所有人中间。其一般性在于,交换所实现的是一种价值。马克思认为商品交换是个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的关键步骤,它实现了商品的价值。他说:“流通本身只是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总体上看的交换。既然交换只是生产以及由生产决定的分配一方和消费一方之间的媒介要素,而消费本身又表现为生产的一个要素,交换当然也就当做生产的要素包含在生产之内。”[1]很显然,他把交换行为框定在“有偿劳动” <<
    >>
    关键词:
    作者简介
    罗红光: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