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自经济改革开放以后,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令人感受到其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正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经济发展和企业变革的成果,更令世人关注着未来变革的走向。整体而言,过去50年经济的发展在某些层面产生了绩效:如综合国力增强,内地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亿元提高至1998年的79553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7。7%,高于世界平均3%的水准;重要农工产品的产量跃趋世界前茅,农业产值由1952年的342亿元提高至1998年的14299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3。3%;工业产值由1952年的119。8亿元提高至1998年的3541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11。6%;经济结构优化转型,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值由1952年的50。5∶20。9∶28。6转变为1998年的18。0∶49。4∶32。8。
内地虽有高速度的经济增长表现,但是计划经济、指令体系及国有企业三者,其相互紧密依存的利益关系群体,形成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障碍。从微观经济面看,国有企业虽有蜕变,但蹒跚改革的步伐,却是踌躇在三叉路口,无所适从。
随着内地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社会的急剧变化,隐藏于深层的经济与社会矛盾与问题也渐次浮出台面,加以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造成经济改革无法进一步深化。因此,改革令人关注的重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会朝向哪一方向发展?当前内地推动的各项改革政策和配套措施,能否一如预期达成改革目标?能否进一步理顺经济体制改革、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国有经济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健全发展?因此,依然存在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困难、经济结构扭曲变形、国有经济转型不易、国民经济发展迟滞等现象,仍是当前内地经济体制改革值得重视的课题。
当前内地在经济发展战略上,除了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之外,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重心,也必须建构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包括:在企业的发展方面,由国有企业向私民营经济转型;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由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转变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在产权结构方面,由一元结构转向多元结构;在企业治理结构方面,由一条鞭转变为两权分离的治理结构;在组织结构形式方面,由中小型企业走向大企业集团;在劳动力市场方面,朝向建立劳动力市场与优化劳动力资源迈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资本市场方面,朝扩大规模与完善管理的方向前进,以增加企业融资渠道与解决国有企业债务问题;在经营者的选择方面,由行政任命走向市场机制选择。这些发展趋势与变化,直接影响内地国民经济的成长,也是当前与未来国有企业变革成功的核心问题;通过这些核心问题的改善,及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期使内地经济走出三叉路口的迷惘,以迈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