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国城镇文化教育消费需求景气总体评价——20年间分析与2011年度测评

    摘要

    2011年,全国城镇文化教育消费需求继续保持高增长:总量增长19。84%,为乡村总量增幅的5。39倍;人均值增长13。77%,为乡村人均增幅的1。70倍。以人均值衡量,城镇文化教育消费增长显著低于产值增长,略微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明显高于总消费增长,显著低于积蓄增长。文化教育消费城乡差距比上年扩增5。26%,各省域间城镇文化教育消费地区差距比上年缩减0。10%。2011年全国总体城镇单行景气指数测算:“九五”以来纵向测评显著高于基数值,“十五”以来纵向测评较明显低于基数值,“十一五”以来纵向测评明显低于基数值,一年以来纵向测评略微低于基数值;城乡、地区无差距年度横向测评显著低于理想值,原因在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持续存在及其继续扩大。 <<
    >>

    Abstract

    In 2011, the total growth of the Countrywid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onsumption demand in urban areas continued to maintain high growth:the total cultural consumption went up by 19.84%, which is 5.39 times that of the rural areas; the per capita value went up by 13.77%, which is 1.70 times that of the rural areas. As measured by per capita value, the annual growth of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onsumption in urban areas was remarkably lower than the output growth,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residents' income growth and certainly higher than the total consumption growth, also remarkably lower than the savings growth. The disparity of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onsump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dened by 5.26%; the regional gap of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onsumption in urban areas among various provinces shrank by 0.10% over the previous year. The status evaluation of Countrywide overall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onsumption demand in urban areas in 2011 is as follows:the value of vertical evaluation i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arting year of the "Ni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t is doubtless lower than the base value since the "T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t is evidently lower than the base value since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it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base value of the previous year; the annual lateral evaluation without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among various regions is remarkably lower than the ideal value, because of the continuous widening urban-rural and regional gaps. <<
    >>
    作者简介
    郝朴宁:男,汉族,上海人,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教授,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硕士生导师,“云南舆情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召集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影视学会理事,教育部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西部学术基地学术委员,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学术方向为影视艺术、文化产业、新闻传播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文化原传介质研究”,主持完成省院省校合作项目“云南民族文化遗存形态产业社会化与文化生态建设”。专著《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民族文化传播的理论成果。参与多部电视连续剧的拍摄,担任大型电视纪录片《跨越》(六集)的策划和总撰稿。
    刘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文化发展蓝皮书》副主编,云南省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秘书长。主要学术方向为文化人类学,代表作《民俗休闲文化论》,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韧性理论视角下的哈尼族异地搬迁与社区重构研究”、西部项目“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的新思路”。全程参与研创“中国人文发展量化分析检测评价系列”,合作发表《面向协调增长的中国文化消费需求——“十五”以来分析与“十二五”测算》《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十年发展空间——以扩大文化消费需求与共享为目标》《各省域文化产业未来十年增长空间——基于需求与共享的测算排行》等论文和研究报告,参与组织撰著“中国人文发展量化分析检测评价系列”年度报告,负责人员组织和撰稿统筹。
    魏海燕:云南省政协信息中心主任编辑,主要从事传媒信息分析研究。
    王亚南: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文发展研究与评价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云南省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民族学及文化理论、文化战略和文化产业,主要学术贡献有:①1985年首次界定“口承文化”概念,随后完成系统研究,提出口承文化传统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渊薮,成文史并非文明史起点;②1988年解析人生仪礼中“亲长身份晋升仪式”,指出中国传统“政亲合一”社会结构体制和“天赋亲权”社会权力观念;③1996年开始从事文化战略和文化产业研究,提出“高文化含量”的“人文经济”论述,概括出中心城市以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模式”;④1999年提出“现代中华民族是56个国内民族平等组成的国民共同体”和“中国是国内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论点,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统一国民共同体论”;⑤2006年以来致力于人文发展量化分析检测评价体系研创,相继主编撰著《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1年起)、《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报告》(2013年起)、《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报告》(2015年起)、《中国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报告》(2016年起)、《中国民生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8年起)、《中国健康消费与公共卫生投入双检报告》(2018年起),2019年起新增《中国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检测报告》《中国社会建设均衡发展检测报告》。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