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市场竞争新论:“扎堆”的效应

    摘要

    所谓“扎堆”(clusters),就是做同类生意的人喜欢聚集在一起。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扎堆的现象犹如天上星,遍地都是。从农村的小城镇到繁华的大都市,从国内到国外,无所不在。街头的修鞋小摊喜欢聚集在一起,卖菜小贩也喜欢聚集在一起。不仅这样,各行各业也喜欢扎堆,如什么电器街、什么服装街、什么金融街等,如在香港的上环水产品商店“扎堆”,中环的银行林立,铜锣湾的金银首饰店聚集。不仅商业网点是这样,工业企业也喜欢“扎堆”,例如,美国的硅谷、好莱坞影业等。公司“扎堆”更为复杂,它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聚集在一起,它包括了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互相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

    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因特网盛行的今天,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通过全球市场和因特网,可以从遥远的地方有效地获得任何所需要的投入,天然港或廉价劳动力供给等地理位置的资源禀赋已经不再是竞争优势的来源,或者说其竞争优势已经弱化。既然地理位置对经济竞争不再是那样重要,但为什么在华尔街找到一家世界级的基金公司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高?为什么在美国的硅谷和台湾的新竹找到计算机CPU生产的公司,在意大利北部找到生产时尚鞋的公司,或在中国东莞找到生产运动鞋的公司的可能性远远地要高于其他地方?这就是“扎堆”这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使然。 <<

    >>
    作者简介
    易宪容:1958年出生于江西上高。1982年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分别在1986年、1989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1994年在湖南师范大学工作。1994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7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1998~2000年到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跟随张五常教授学习与研究。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工作。著有:《现代合约经济学导论》、《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金融市场的合约分析》、《金融市场与制度安排》、《科斯经济思想研究》、《现代经济学入门》(合著)等;译著有《佃农理论》、《经济解释》等。为香港《信报》、《香港经济日报》、《大公报》、《明报》等报刊的专栏作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并主持多套大型丛书。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