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中日信息化的比较与合作

    • 作者:冯昭奎出版日期:2004年11月
    • 报告大小:6.16MB
    • 报告字数:12968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21世纪中日经济合作与展望

    摘要

    本文的主题是中日信息化的比较与合作,当前,信息化或信息技术(IT)革命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理由是:第一,“从量变到质变”规律正在推动信息化不断深入,“网民”数量迅速扩大正在引起互联网应用的“质变”。“从量变到质变”的另一表现是,宽带网带来信息量的飞速增长也在引起互联网应用发生质的变化,有人甚至称宽带的普及为“第二次IT革命”。第二,“网民”上网的自由度将因无线上网技术的普及而大大扩大,以第2。5代、第三代手机上市为契机,手机上网正加速普及。第三,家电产品数字化和电视广播数字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潮流。数字电视可与互联网连接,将可能取代个人电脑成为家庭的信息中心和通向电脑网络世界的“门户”。与数字电视开通相配合,等离子、液晶彩电等高清晰度电视日益普及,其他家电或“个电”(个人用电器)产品也纷纷进入数字化行列。第四,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在信息产业中软件业相对于硬件业的比重日益上升。不少硬件产品(例如“系统芯片”)中的软件含量日益增大。电子商业、应用服务提供业(ASP),远程教育、内容信息业、电子签名与公证业、数据中心业等新兴行业成为信息服务业的新的增长点。电子政务的发展正在为信息服务业提供巨大市场。第五,信息化的基础技术继续进步。例如,作为信息核心技术的半导体芯片技术正在从微米级向纳米级技术发展。本文探讨信息化新背景之下中日信息化的发展和中日信息化合作前景。 <<
    >>
    作者简介
    冯昭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