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各有关部门已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目前,国家计委已决定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将安排70%的国债资金、国家拨款和国际组织优惠贷款用于中西部,“债转股”、核销呆账准备金等也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国家财政投资和政策的有力拉动下,金融机构向中西部贷款的比重不断提高。1999年底,金融机构在西部地区的贷款余额达到1。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出1。5个百分点,所占比例由1998年的13。59%上升到15%。其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贷款余额3640亿元,增长17。8%,比全国固定资产贷款增长速度高出2。3个百分点。
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才开始启动,国家投资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民间资本尚处于观望阶段,加上西部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较高,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企业竞争力较弱,目前东西发展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之中。1999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5%,其中东部地区为13。9%,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速度分别比东部地区低4。5和6。6个百分点。分省区看,除吉林、湖北和重庆外,中西部其他省区工业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西、四川、云南、宁夏和新疆工业增长速度均不到7%。
为了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目前国家已大幅度提高了国债资金、财政拨款和国际组织优惠贷款用于西部地区的比重。无论是国债资金还是财政拨款,其数量都是有限的。按照最近人大通过的预算草案,即使包括补助地方支出在内,2000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也仅有893亿元,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及贴息只有165亿元。1999年,中央财政共发行国债4015亿元人民币,除代地方政府举借的300亿元、用于偿还国内外债务本息1911亿元和建立中央财政偿债基金7亿元外,实际能够使用的只有1804亿元。今年国债发行总规模为438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发行3880亿元,如果扣除中央财政到期需归还的国内外债务本金1581亿元,实际能够使用的也只有2299亿元。更何况,在现有体制下,大量依靠国债资金和财政拨款来推动西部大开发,也难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容易产生腐败问题。
当然,要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无疑需要中央政府提供大量的启动资金。但在目前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中央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这里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国债和财政资金的投入,来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开发。从前几年的情况看,国家对西部投资的增加并没有调动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截至1998年底,西部地区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6243个,占全国各地区的5。0%;合同利用外资216。93亿美元,仅占全国的3。8%;实际利用外资87。65亿美元,仅占全国的3。3%。1998年,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只有13。74亿美元,仅占全国各地区的2。9%,远低于80年代末期的水平。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育也严重滞后,上市公司家数和总股本所占比重很小,不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此,今后除进一步增加国家财政投资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培育西部资本市场,大胆采用新的投融资手段,建立灵活多样的投融资机制,不断拓展投融资渠道,以吸引广大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