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书的过度融资模型,在非流通股股东拥有公司融资实际控制权的背景下,如果证监会不制定融资限制性政策,伴随着上市公司的大量融资行为,中国股市平均股价会在短期内下降到每股净资产水平。
为了避免股价剧烈下跌对社会的影响,证监会制定出融资限制性政策,避免了过度融资行为短期内的泛滥。在非流通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融资限制性政策将过度融资的危害人为地拖延到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虽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开放赢得了时间。过度融资问题会随着非流通股的全流通,在对中国股市产生致命危害之前得到解决。
然而,政府出台的各项法规政策只能暂时减少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程度,并不能根本解决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行为。政府无法在事前判断上市公司融资是否为过度融资,然而当事后能够判断时过度融资已经发生。加之上市公司对证监会的每项政策总能想方设法寻找出变通手段加以规避,过度融资限制性政策的作用较为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