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家庭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摘要

    为了维持家庭生活的基本经济需求(一部分是为了使家庭经济更加宽裕),农民选择了外出务工,“养家糊口”、“孩子上学要花钱”等等成为农民外出务工的第一理由。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这种出于经济考虑而做出的决定常常被认为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或许可以称其为经济理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父母缺位造成了家庭结构或者家庭抚养方式的改变,使得家庭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从而可能造成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程度不够或者偏离其正常的社会化方向,进而造成关于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而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在儿童的婴幼儿时期和青春期显得尤为重要,这两个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早期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自己和对未来生活的各种态度,比如青春期的性伦理教育,很可能决定其对未来婚姻的看法。本文正是试图分析处于儿童早期(0~6岁)和青春期(12~18岁)这两个重要阶段的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各种因素,尤其是外出务工父母的缺席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
    >>
    作者简介
    叶敬忠:1967年生于江苏省沭阳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研究领域包括国家发展与农政变迁、发展干预与社会转型、劳动力流动与留守人口、小农农业与乡村社会、农村教育与社会问题等。研究主要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发表中英文论文二百余篇。主要著作包括《发展的故事》《别样童年》《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双重强制》《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参与式发展规划》等。译校著作包括《遭遇发展》《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新小农阶级》等。
    潘璐:
    <<
    >>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