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热点推荐: 双循环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谢伏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主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国务院发展中心副主... 详情>>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秘书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 详情>>
李培林
    男,汉族,出生于1955年5月,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 详情>>

    社会政策导向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摘要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开始了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大规模的社会经济转型。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经济效率,国家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改革指导思想。然而,在很长时间内,改革政策与实践却没有真正“兼顾”公平。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急速转型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如失业下岗、农民工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受损等。

    这些社会问题产生和蔓延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力量尽管在创造效率和财富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没有社会政策的制约,其自发运作会带来过度的“商品化”,会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和贫富之间的严重对立。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在20世纪,社会政策及其相应的社会保护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是现代工业社会有效运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国家推动与经济改革相适应的社会改革,可以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力量进行约束,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缩小因市场自发竞争带来的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从而达到社会稳定乃至和谐。

    总而言之,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要进行一场由经济体制改革所驱动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起以社会保护和社会公共服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管理体制。这是由中国改革的阶段性所决定的。经济改革激活了市场力量,而市场力量的自发作用则导致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为了缓解贫富差距、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公平,就需要进行相应的社会改革,乃至政治改革。这是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逻辑。此外,从中国的改革进程呈现的“从经济改革到社会改革再到政治改革”的阶段性来看,推进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为目标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重要性和艰巨性不亚于经济体制改革。

    <<
    >>
    作者简介
    岳经纶:湖南邵阳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普通高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山大学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保障30 人论坛”特邀成员,广东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会长,东亚社会政策研究网络(EASP)主席(2014~2016),《中国公共政策评论》(CSSCI来源集刊) 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特长:社会政策与公共管理、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劳工政策与劳动关系。近著包括:《社会政策与“社会中国”》(2014)、China’s Social Policy:Transformationand Challenges (2016) 。
    <<
    >>
    相关报告